有句俗語叫“富養(yǎng)閨女,窮養(yǎng)兒”,原意是說,女兒要富養(yǎng),免得以后遇到男孩子,給塊蛋糕就跟著走。這話是沒毛病的,但是,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,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有所偏頗。所謂富養(yǎng),并不僅僅是穿著華麗,打扮時髦,要什么給什么,而應該是富養(yǎng)教養(yǎng)、品行。所以你經(jīng)常會看到一些衣著光鮮的小公主,一開口,一行動,瞬間讓你好感為零。
姐姐家有個女兒,十二三歲,情商高,特別懂事,學習很好,幾乎不需要父母操心就能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,就是這樣一個女孩,到了飯桌卻讓人大跌眼鏡,吃相難看,沒有一點優(yōu)雅之態(tài),遇到自己喜歡吃的,端著盤子一個勁的夾,好像總是缺吃缺喝。我跟姐姐提過幾次,姐姐被我一說也覺難看,說“是啊,我們也不缺她吃的,想吃啥買啥的,咋這樣的。。。。”,后來有一次家庭聚餐,上了一道外甥女喜歡吃的菜,姐姐先一步說,“快,暢,你愛吃的可樂雞翅,多夾幾個放碗里。。。。”。我天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所在。父母的言行舉止,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。你從小給她灌輸這種占便宜的思想,現(xiàn)在她回饋你的是,不分場合的難看之態(tài),拉低了整個人的檔次。
和女兒一起學輪滑的同班同學,一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,據(jù)說媽媽給她報了好多興趣班,一、三學輪滑,二、四學跳舞,周末練畫畫,看得出來媽媽也是很想培養(yǎng)她成為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才。一起上課的時候,女兒帶著切好的西瓜,小姑娘就湊過來,眼睛盯著不放,我說一起吃吧,就大口的吃起來,一場下來,女兒吃了兩塊,其他的都被吃光了,其他時候也是酸奶、零食來者不拒,一直到吃光才心滿意足的去練習,否則,就總在我周圍打轉(zhuǎn)。?
現(xiàn)在的年輕媽媽,從小就把女兒打扮的花枝招展,小小年紀為了好看燙頭發(fā),穿著暴露,時髦,不顧孩子意愿,報各種興趣班,看似在努力培養(yǎng)孩子,卻忽略了對孩子基本修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,對于孩子一些失格的行為,不以為然,總說還小,殊不知,三歲定八十,這些不好的習慣,會伴隨著孩子一生,拉低他人生的成績單。
相比較而言,我似乎就是太沒“大志”的媽媽了。很少教女兒詩詞歌賦,女兒馬上大班了,除了學個輪滑,什么興趣班也沒報,對女兒各種放養(yǎng),還安慰自己說讓她過個快樂的童年吧,畢竟上了小學就沒那么自由。雖然,各種放養(yǎng),但女兒卻也沒讓我失望。她的行為總讓我覺得得體。她食欲很好,但從不狼吞虎咽,不管多愛吃的東西,她不會想要端到自己跟前,而是慢條斯理的慢慢吃;她做事有條理,不著急,寒假為了打發(fā)時間,送她去做了六天手工,兩個小時后,我去接她,老師和家長圍過來問我女兒的早教班在哪上的,做事的條理性勝過十歲的小孩;她會在家特別粘我,愛撒嬌,但帶她出去旅行,她會體會你的辛苦,懂事的一個人做好自己的事,我大學同學佩服的五體投地,一個勁的夸;和姐姐們一起,姐姐看著朗朗感嘆,她真是什么都沒缺過,所以才會這么得體,不會眼巴巴的羨慕別人。其實,不是她什么都不缺,而是她的所有言行,在三歲之前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了,我對她的嚴教都在三歲之前,之后的言行只需要在旁邊提醒,做的是否得體,是否正確,所以對女兒的教育,三歲之后,我又開始繼續(xù)放養(yǎng),我的責任就是在看到她的行為有失偏頗的時候稍作提醒,輕松自在。對女兒修養(yǎng)的引導,是從女兒出生就開始的,或許是讀書比較多,看到楊絳、林徽因這些女子,得體優(yōu)雅的樣子,真的心生羨慕,所以,我在這方面特別在意,平時對她在這方面的引導比較多。女兒從小到大,我很少說學習,但我總會說“媽媽,希望你以后無論走什么路,一定記得多讀書,做個愛讀書的人,腹有詩書氣自華”,其實女兒是不能真正理解的,但我知道她慢慢地會懂?,F(xiàn)在,我經(jīng)常跟她說,做一個優(yōu)雅的人,行為得體,讓人覺得舒服就好。
一個人的教養(yǎng)有多重要?
你容顏美麗,打扮光鮮時髦,渾身名牌,但是沒有基本的教養(yǎng)修為,說話臟話連篇,不分場合的喧嘩,你時髦的外表反而形成極大的反差,讓人心生厭惡,覺得很low。
你相貌平平,衣著樸素,但知書達理,懂得進退,與人相處懂得為他人著想,一樣讓人心生好感,為你加分。
所謂富養(yǎng),不是現(xiàn)在年輕父母理解的給足物質(zhì)的需要,多技壓身就是富養(yǎng),而是應該從最基本的言行、修養(yǎng)去富養(yǎng),在修行方面多下功夫,多引導,俗話說“先學做人,再學做事”,這個做人,就是我們富養(yǎng)的品行和修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