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謂其“小滴跟”也是有根據(jù)的?;幢丙}場地處黃海岸邊,這一片海域盛產(chǎn)魚蝦,叫上名、叫不上名的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其中有一種如螞蟻般大小的蝦子叫作“螞蟻蝦”(學(xué)名“磷蝦”)。這種小蝦喜歡成群結(jié)隊隨著水流往上趕淌,因此當?shù)匾簿土餍幸痪渲V語叫“螞蟻蝦滴溜?!庇饕馐侨⌒π『⒆永鲜俏仓笕似ü珊竺孀?,有隨大溜的意思。而“小滴跟”就具有這些習(xí)性,也會滴流跟進。
“小滴跟”是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,體貌類似于當?shù)氐纳彻怍~,但體長卻僅有寸余。沙光魚俗稱龍魚。相傳它把自己比作龍王的兒子,有時還不把龍王放在眼里。它剛生下來的時候長得特別快,下一場春雨,它就能長一寸,因此曾自喻“一年一尺長,三年超過老龍王”。龍王聽聞此事十分惱火,當即下旨懲罰它“一年一脫胎,永遠做個小乖乖”。從此以后,沙光魚就成了一年一死、永遠長不大的魚了。因此人們看到的沙光魚最大也不會超過一尺。沙光魚在魚類家族中算是小魚了,可“小滴跟”與沙光魚比起來,更是小巫見大巫。
說來也怪,每年春天三、四月間,只有淮北鹽場所轄的臺北鹽場才會有“小滴跟”出現(xiàn),與此相鄰的幾個鹽場幾乎看不到它的存在。這可能與地理位置有關(guān)吧。相鄰的臺南、徐圩等幾個鹽場屬于侵蝕性海岸,每年大海都會慢慢往上移。而臺北鹽場屬于堆積性海岸,每年都會派生出上百畝灘涂,這里沙質(zhì)土壤給各類魚蝦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?!靶〉胃本褪窃谶@樣的環(huán)境中自然生長的。
“小滴跟”生長周期并不長。每年第一場春雨過后,它就會悄然出現(xiàn)。起初,大約只有半寸長,棲息在水流口的低洼處濾食。捕魚者用網(wǎng)具捕撈后直接送到餐館,一定會賣個好價錢。新上市的“小滴跟”是各家餐館的搶手貨,也引得食客們趨之若鶩。起初一盤“小滴跟”價格在二、三百元,僅幾天時間,價格就可攀升到七、八百元。有趣的是,人們燒制“小滴跟”不會去清理它的內(nèi)臟,而且吃起來是囫圇咽,決不吐刺。幾場春雨過后,“小滴跟”逐漸越大,吃在嘴里會有一種“苦唧唧”的味道,這時的價格就會下滑。盡管這樣,食客還需提前預(yù)約。否則是沒有口福享用的。大約延續(xù)個把月工時間,“小滴跟”就會逐漸從餐桌上消失,也給人們留下對來年的期待。
“小滴跟”,這個不知名的魚類朋友,它既給淮北鹽場這塊古老的土地帶來神奇遐想,也給鹽場人民的生活帶來淘金的希望。也許若干年以后,隨著鹽田的開發(fā)利用,“小滴跟”會越來越少并永久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,但它曾給人間留下的美味卻是值得記憶和珍藏的。(盧同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