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飯局”對于國人來說,是重要的社交方式,但有些人卻在“飯局”中栽了跟頭。有媒體報道,陜西省西安市市政養(yǎng)護集團公司原總經(jīng)理李新華對“飯局”邀請來者不拒,受賄幾乎都是在“飯局”上完成,最終陷入權(quán)錢交易的陷阱,走上貪腐道路。
梳理落馬官員的貪腐路徑,不少與“飯局”有關(guān)。有的是商人老板“飯局”的??停钚小帮堊缹W問”并樂此不疲;有的以溝通感情為由,頻繁出入高檔酒樓,享受高檔菜肴和服務;有的主動張羅到處聯(lián)絡,“吃吃喝喝習以為常、拉拉扯扯屢屢貪腐”……這些“飯局”重點不在“飯”,而在“局”。這些官員也在有意或者無意間扭曲了自己的“飯局觀”,給堂而皇之的權(quán)錢交易、錢色交易披上了“情感”的外衣,深陷其中無法自拔。
正所謂“拿人手短、吃人嘴軟”。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觥籌交錯、推杯換盞、“感情到位”的背后,往往是權(quán)錢交易的陷阱。溝通感情的聚餐屢屢變成請君入甕甚至“自請入甕”的“飯局”,這樣的危險性,許多官員并非不知。但在相對私人化的“飯局”中,沒有組織的監(jiān)督,缺少同志的提醒,部分人容易放松心理防線,在飄飄然中落入別人設(shè)的“局”中。
黨員領(lǐng)導干部“八小時之外”要少些應酬,少些“飯局”,回歸家庭,多讀些有益的書,多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。為官之道,本該是清清白白、簡簡單單,哪來那么多蠅營狗茍、高深莫測的“飯局學問”,吃飯也本該是最為單純簡單的事情,沒有權(quán)力變現(xiàn)的鬧劇,哪來的所謂“飯局陷阱”。
防范“飯局”風險,應當成為各級黨政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覺。預防風險,并不是讓干部與世隔絕,成為不問世事、不食人間煙火的“套中人”,而是務必明確“誰買單、和誰吃、在哪吃”,心中有紅線,腳下才能不踩雷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(diào):“對領(lǐng)導干部來說,除了工作需要以外,少出去應酬,多回家吃飯,省下點時間,多讀點書,多思考點問題?!睂τ凇俺燥垺边@種習以為常的“小事”,各級各部門也不斷劃定紀律紅線、扎緊制度的“籬笆”,建立起從嚴管理的“防火墻”。各級黨員干部也應該理解組織的良苦用心,強化紀律規(guī)矩意識,自覺抵制動機不純的“飯局”,避免“自請入甕”式的悲劇結(jié)局。